• 匿名
点击 67回答 1 2020-01-11 11:47

美股是➖绿色代表是涨还是跌啊?

已解决 悬赏分:30 - 解决时间 2020-01-11 11:58
反对 举报 收藏
最佳答案
  • 匿名
支持 反对 举报 2020-01-11 11:47




股市上涨用绿色表示,下跌用红色表示,是国际通行的惯例。[1]而中国、台湾和日本的股市却恰恰相反,是“红涨绿跌”而不是“绿涨红跌”。

也许有人会说,不过是两种颜色而已,有必要去追求其深层含义吗?但也恰恰仅仅是两种颜色而已,又有什么必要非要和国际惯例相悖吗?

其一、与国际惯例相反的四个股市起源相对较晚,设立股市时已知悉国际惯例的做法,所以,不可能是同时偶然形成的,更可能是故意为之。其二、与国际惯例绿色涨红色跌美股研究社里面有关美股市交易成型的历史介绍原因分析。相反的四个股市,法律、历史、宗教与文化等方面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一种规律。其三、从长期看,中国(包括台湾)、日本和韩国的股市,相对于其他股市,估值相对较高,泡沫较为严重。基于以上三点原因(或者说是怀疑),还是有必要深究一下的。

有人从文化学的角度研究,认为红绿两种颜色在不同文化中象征含义不同。比如日本信奉佛教,认为绿色是不祥之色,中国认为红色象征喜庆;又比如欧美人认为红色代表暴力和禁忌,美钞背面是绿色之类。其实也不尽然,在中国,“流落红尘”不是什么好事,英语中,green hands、green-eyed、greenhorn也都不是什么好词。[2]

象征含义过于复杂了,人的眼睛首先看见的是两种颜色,而不是两种颜色代表的文化内涵涵。所以原理其实很简单,就和交通红绿灯一样。红光与绿光相比,在光谱的上方,波长较长。虽然在真空中红光和绿光速度相同,但进入透明介质后(比如空气),红光折射小,因此速度快些,穿透力也就强些,说得通俗一点,就是红光更易被人眼睛看见。[3]交通红绿灯、学生卷子上红笔的大叉,又如本文加红色着重,都是更容易引起人注意而已。

国际通行的“绿涨红跌”惯例,或许应该这样解读:红色相对容易引起注意,是强调风险,股价下跌时提示投资者及时止损;绿色相对不易引起注意,是强调买入前多思考,提醒不宜追高。这样解读,理论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光谱理论,而不是相对不怎么确定的颜色的文化象征意义,自然科学没有任何的地域偏见,不因人处于东方还是西方,都更容易注意到红色而不是绿色。

中国等几个股市,则恰恰相反。潜移默化的心理暗示,造成了中国(包括台湾)、日本和韩国股市估值偏高,似乎是有心理依据的。又如同时在A股和H股上市的公司,A股估值比H股高得多,[4]似乎也有这方面的心理因素。

并没有到此为止,在这背后,似乎有更深一层的文化学因素。“明治维新”后,日本产生了一种近乎**的自信,不断通过对外扩张而膨胀,直到二战失败才稍稍反省。韩国自从成为“四小龙”后,一度成为世界第七大经济体,于是,世界上一切好东西都是韩国的,孔子、费尔普斯也成了“韩国人”。自尊、自信与乐观的背后,不也折射出一种民族内心深处的自卑、怀疑和伪装吗?

上面我只举日本和韩国为例,因为很多国人对这两个国家没什么好感。我不愿提及中国,也包括台湾,一方面是怕招致骂声一片,另一方面笔者本人也不能免俗,难免存在民族内心深处的自卑、怀疑和伪装;但是,真正的智者是无法不联想的,尽管情感上可能是多么的不情愿。[5]

据说,也仅仅是据说[6],中国大陆最初引入股市时,确实是绿涨红跌。但在94或者95年时改变了。
--------------------------------------------------------------------------------
[1] 当然也有用红蓝两色而不是红绿两色,比如瑞典、韩国、越南的证券交易所(其中瑞典、越南是“蓝涨红跌”,韩国是“红涨蓝跌”)。无论是红蓝还是红绿,在笔者看来,原理是相同的,无非是明暗、发散与收敛两种光的对比,红蓝的对比效果比红绿更强,这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决定的;因此,瑞典与越南是符合国际惯例的,而韩国应归入中、日、台之类。

[2] 关于颜色在不同文化中的含义,研究的文章众多,外语高手可自己参透。又如,越南、香港等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文化和中国相近,而不是与美英等西方国家相近,但它们却遵循了国际惯例。

[3] 由此看来,光谱上蓝色还在绿色下方,似乎用红蓝两种颜色更正确,也许瑞典和越南才是最正确的。

[4] 比如笔者写稿之时,AH同时上市的八十余支股票,除中国平安、中国人寿和海螺水泥外,A股的价格都比H股高。而且这一现象绝非偶然,长期看来也是如此。又如,同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日本股市的估值,从长期来看,就比英、法、德高得多。

[5] 联想一下中国的证券市场发行制度,为什么发行价都高得离谱,香港很多股票上市就跌破发行价。自卑和伪装,同时也是自尊和乐观。

[6] 笔者只是看到有一篇文章提及,请知情者、老股民证实真伪。 



浙ICP备2021030705号-2